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5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)教育部今天在官网公布了首批201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和《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201所学校包括高校72所、高中64所、高职53所、中职12所。教育部要求试点学校,利用学生军训、体育与健康课、学生社会实践等渠道开展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,每年至少培训100名学生。
据了解,《实施方案》确定了六项重点试点任务。
一是完善工作机制,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部署推进试点工作,逐步扩大试点范围。二是建设培训基地,教育部要求各地遴选交通便利、培训设施设备完善、具有专业培训师资的试点学校作为省级培训基地,辐射带动本地区急救教育培训工作。三是组建导师团队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,各地试点工作办公室要会同红十字会等部门建设培训导师团队,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业水平高、实践能力强、有急救培训经验的医学类院校教师参加。四是建强师资队伍,教育部提出要重点培训校医、体育与健康课教师、班主任等教职员工,确保不少于10名教职员工完成急救教育培训师师资培训。五是开展学生培训,要利用学生军训、体育与健康课、学生社会实践等渠道开展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,要求试点学校每年至少培训100名学生,组织开展学生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展示活动。六是健全证书体系,教育部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红十字会、急救中心等专业机构已有培训证书,或依托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合作开发急救培训证书。
《实施方案》要求试点学校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,强化管理,加大统筹调配力度。动员急救设施设备企业,支持试点学校配备足用、实用、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。